產品設計公司傳奇人物—— 浪尖集團總裁,羅成既是一名工業設計師,也是一名設計管理者,同時更是設計推廣與開拓者,他用近二十年的努力,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搭建了浪尖全產業鏈“大設計”平臺,在實現自己實業家夢想的同時,也締造了他職業的輝煌。
他儒雅的外表下蘊含著創造的激情,他的D+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生態體系:以產品級創新為核心的企業鏈、系統級創新為核心的供應鏈、社會級創新為核心的價值鏈,無一不在踐行著大設計的理念。他的努力,一次次的踐行著企業家精神,也為設計之都撰寫著行業的驕傲。
羅成
浪尖創始人
浪尖設計集團董事長兼總裁
國內第一代工業設計人
國家首批高級工業設計師,高級工藝美術師
光華龍騰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獲得者
“全產業鏈設計創新”的倡導和踐行者
“D+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體系”的創建和推動者
簡介
1991年重慶大學畢業
分配到福州總后勤部7427工廠從事汽車設計榮立三等功
199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合一集團任設計師、設計主管
從事電視、音響等家電產品的外觀設計
1995年主持設計了中國第一臺31寸彩電外觀
1997年7月在深圳市蜻蜓工業設計有限公司
任主管設計師,從事產品設計
1999年5月創建浪尖設計(ARTOP DESIGN)
1999年與陳漢良共同創立浪尖設計,打造創新產品設計開發及產業鏈整體解決服務平臺,從市場空白中一路激流勇進銳意前行,使得目前的浪尖集團已成為擁有52家子公司及分支機構的工業設計領域規模最大、創新和實現能力最強、供應鏈資源覆蓋最廣泛的專業化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商之一。
在“浪尖”已經成為全國工業設計行業標簽之一,浪尖所倡導“打造以工業設計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創新服務生態體系”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風向標之時,羅成和他的“大設計夢”仍堅持在路上,"企業越大,背負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越大,身在其中誠惶誠恐如履薄冰,目前他每天還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。"
全產業鏈設計創新
羅成創立的浪尖設計集團(ARTOP Design Group )作為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,自1999年“出道”以來,于中國工業設計的快速發展中,正在逐漸成為轉型升級的支點和動力源。
回過頭看,與道家經典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”相契合的是,羅成在創立浪尖伊始便定下了以“共生”為基調的企業文化。
“共生不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而是共生的產品、團隊,是設計公司能和客戶成為共進的團隊”。
浪尖之道其實是 “上善若水,無小不大”,因為浪尖的“尖”字由“小”字和“大”字組成,時刻提醒浪尖人:圖難于易,為大于細。“上善若水”講的是要融合才能共贏,“無小不大”講的是要注重每一個小細節同時還要有大視野、大格局。
在傳統設計服務階段,羅成一直秉承“平衡的設計理念”,系統性思考“人、事、理”的相輔相成,以“合理高效的解決方案、產業鏈競爭的共贏模式、平臺設計的強大優勢、換位思考的共生設計”四大方法帶領團隊為客戶提供設計服務。
隨之,應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商品市場的迭代流變,羅成率先在行業內提出了“D+全產業鏈設計創新?服務生態體系”(The Full Industry Chain & Design Innovation? Service Ecosystem),通過“定位·設計·實現·價值”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法,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規劃的“大設計”解決方案,以實現更好的商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;
時至今日,羅成帶領浪尖在兩化融合、產城融合、產教融合、產融結合的國家戰略引領下,實現了貫穿產品級設計、企業級設計、產業級設計和區域(社會)級設計的“大設計”生態布局。通過旗下分布于14個城市(深圳、中國香港、東莞、武漢、重慶、成都、鄭州、北京、上海、蘇州、寧波、義烏、意大利米蘭、奧地利維也納)的52家全資/控股公司和分支機構,勾勒出以“粵港澳大灣區”為紐帶、以“長江經濟帶”為軸,沿“一帶一路”輻射發展的國際化事業版圖。
產品級創新為核心的企業鏈
產品級創新是以企業為服務對象,將設計聚焦于企業產品本身的漸進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,助力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。羅成構建了以產品級創新為核心的企業鏈,二十年來服務于全球超過8000家企業,包括華為、中興、美的、格蘭仕、艾美特等國內各行業龍頭企業、波音、福特、寶馬、耐克等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和蔚來、名創優品、小米等新興的國際化獨角獸企業。
以趨同的價值觀為基礎,以企業品牌信譽為背書,在服務于眾多企業用戶的過程中,設計服務成為銜接關聯企業,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交流與合作的通道,從而放大每一個“價值點”的作用。在羅成看來,工業設計不管是被定義為生態型服務還是工業服務或創新,設計價值的體現需要通過不同的路徑去實施,其中最重要的路徑是和企業合作,攜手共進。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模式是指以創造價值為導向,從產品的規劃到最終走向市場,以設計創新為核心的整體運營。簡單概括為“定位、設計、實現、價值”八個字,這也是這種創新模式的實現路徑和設計方法論。
“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,跨界趨勢愈加明顯,行業技術迭代更快,產品開發周期更短,如此種種促使企業必須始終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,設計公司也不例外。從另一個側面來看,設計說到底是為了人的生活環境的服務,人的體驗越來越被重視,因此,關于用戶體驗的研究要走在技術的前面。”
比如目前浪尖正在進行的無人車間項目,看起來好像跟設計不相關,設計在其中只是需要完成某個功能的實現,但其實設計已經滲透到了各個環節。以前做此類項目只考慮生產的品質、產出的數量,沒有考慮人與環境的關系,但現在在設計研究前期時,便著眼于通過布局設計、系統化設計將人和生產環境的交互關系處理妥當,從而促使整條生產線效率的提高,而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恰恰是“大設計”思維。在基礎研究過程中,對人、對需求更深層次的挖掘能夠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。所以羅成在重慶成立了人機工程及用戶體驗研究院,以基礎研究為核心,人機工程為技術手段,來實現支撐產品研發、工業設計、產業/行業集成、產品/產業總布置工程、產品指向性測評及優化等多維度技術服務。
基礎研究必須受到高度重視。羅成認為,未來必然是大設計融合的時代,一個項目可能是產品、建筑、視覺、環境共同參與設計的,這個過程中需要很多基礎研究和技術的支撐,并且這些研究成果是具備共性指導意義的,可以用在某個運作系統中,也可以是方法和工具應用在很多行業產品中。
“現在的大設計都是工程師來做,有設計師的行為,只是沒有設計師的封號。例如軍民融合的項目,很多是工程師在做設計師的事情,但如果工程可以和設計結合,可以讓設計走到前面去,參與設計規劃,那么設計就不是純粹實現功能的設計,而真正的大設計才開始。”
系統級創新為核心的供應鏈
系統級創新是以行業為服務對象,將設計聚焦于行業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不斷演進,以產品的迭代助力于行業企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。羅成通過整合的優質供應鏈資源,以及對行業發展的前瞻性洞見,構建以系統級創新為核心的供應鏈。包括自2002年起分別創建的匯鼎實業(模具設計制造)、致力于成果轉化和產品研發的浪尖科技(2008年)、整合近萬家優秀材料廠商的CMFT研究中心(2010年)等。“設計+制造”的鏈條打通,使企業成本大幅降低、行業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,也使得浪尖所提供的設計服務由單一的產品設計向涵蓋策略設計、PI設計、品牌營銷、產品設計、服務設計、UI設計、品牌營銷、檢驗檢測、中試生產等在內的系統創新進行全方位拓展;服務對象也由單一企業向電子信息、交通運輸、軍工、互聯網、智能制造、生物醫藥、生命健康、文化創意、新材料、節能環保等全行業拓展,從而構建起交叉聯動的“價值鏈”。
顏色Color、材料 Materials、工藝Finish (CMF),技術Technology是創新的基礎來源之一。
“隨著時代的改變,工業設計不再僅僅是服務于產品的開發與生產環節,或是單純的研究某一類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群,而是以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模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,凸顯“創新”在當前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。純粹做設計的工業設計公司要把規模發展得更大,前景并不樂觀,工業設計要發展的更好,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資源平臺。”
社會級創新為核心的價值鏈
社會級創新是以城市和產業為服務對象,將設計作用于跨區域關聯性產業資源和創新要素的配置與高效協同,以平臺化、國際化、多元化助力于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城市創新文化氛圍的營造,并催生新業態。
構建以社會級創新為核心的價值鏈,是基于浪尖集團的全球布局和戰略聯盟所形成的龐大的資源體系,和業已成熟的“D+M”的設計創新生態體系。包括致力于創新型、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浪尖學院,創新思維拓展的尖兵團;致力于科技成果研發和轉化的人因工程實驗室、消費者研究實驗室、工業互聯網研究院、工業設計研究院等;致力于投資孵化的眾創空間和產業投資基金等。以設計為驅動,將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緊密結合,平臺功能的完善將突破空間限制,使分散的城市資源高效對接與整合,構建數字化、智能化集群和智慧城市;將生產、生活與生態緊密融合,實現共創、共享、共贏的發展目標,成為具有強大集聚力的“價值網絡”。
D+M的含義,是融合發展、實現夢想、多樣化創造、市場驅動等意義的代名詞。
羅成一直在想,如何讓設計體現更大價值?他在提“全產業鏈設計創新”的時候就明確:設計,必須要和產業結合!特別是在中國,有如此雄厚的產業基礎、有多方資源的支撐、數量驚人的存量企業亟待發展,那么設計必須要與產業整合,推動區域的發展。反觀內地城市的發展,正因為深圳有比較好的設計創新理念和前期沉淀,所以可以把深圳設計創新的方法及資源帶到其他地方,切實推動地域區域的發展。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,D+M應運而生。
D+M創新服務生態體系是立足于中國設計產業和制造業,面向全球產業資源整合。針對設計產業和制造產業協同發展和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,運用設計整合產業、推動技術開發、引領商業模式創新,以“全產業鏈設計創新“為基礎的社會創新性、系統化、平臺型解決方案。
2015年,羅成帶領團隊在重慶建設了第一個D+M平臺,即重慶D+M浪尖智造工場,不僅積極服務于當地企業,引進優質企業,帶動了重慶市設計行業的發展,打造了工業設計相關產業,同時積極跟當地教育資源結合、聚集設計相關的資源,承接社會活動等,為當地區域經濟賦予了新活力。
武漢D+M工業設計小鎮(2017年)定位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、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創業發展的工業服務業生態區。羅成希望運用D+M模式,把工業設計碎片化的內容、資源聚集起來,在區域的工業設計發展中間做平臺,以設計創新為核心,整合產業鏈資源、研究應用開發、基礎支持體系(包含檢驗檢測、快速原型等)和創新孵化平臺,匯聚武漢當地人才為當地電子信息、汽車交通等產業升級轉型做出努力。
自2015年起,羅成先后在重慶、深圳、武漢創建了D+M智造工場、D+M智造體驗館和D+M工業設計小鎮,完成了2B、2C、2B2C型的平臺搭建。3年多以來,“D+M”在傾注了多方資源和關注下,逐漸完善并提升了系統性,更取得了業界矚目的經濟社會效益,起到了行業引領的示范作用。
羅成相信,未來D+M創新服務生態體系將繼續在實踐中發展,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壯大,在全球價值網絡的建設中推動設計價值的不斷放大。
工業設計的國際化
這兩三年,羅成在意大利米蘭、奧地利維也納、德國柏林、丹麥探索合作,引進或構建了各類設計創新相關平臺公司,旨在通過市場化的合作,把好的理論方法引進來,在融合過程中,讓這些資源可以融合到中國的設計產業發展中。相對應的,浪尖的海外合作伙伴反應都很快,他們認為中國的硬件建設發展迅猛,甚至產生領先態勢,機遇眾多,紛紛前來尋求發展。
SLS是一家由意大利籍-法籍設計師Shanon Sadler創辦的兼具產品和室內設計的一體化國際平臺,總部坐落于米蘭,位于米蘭設計文化中心。業務包含:設計服務、品牌打造、家居零售、品牌引進等。合作伙伴:分布于意大利、法國、德國、瑞士、西班牙、美國、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。2017年,羅成與Shanon及其合作伙伴一同在深圳創立SLS設計公司,致力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設計方案和咨詢服務。從此,SLS設計公司在意大利和中國的相互合作中日益發展壯大。
2018年羅成在武漢與奧地利國際化品牌戰略設計機構Moodley合資成立墨谷整合設計咨詢公司。Moodley擁有不同國家包括品牌咨詢、平面設計、工業設計、消費者體驗、社交媒體戰略、網絡程序、建筑、版權、攝影、插畫、新聞和內容出版等領域的60多位專家。通過這種模式鏈接國際市場,同時面向中國市場展開設計協作,共創共贏。
積力之舉無不勝,眾志之為無不成。未來,羅成帶領浪尖將繼續秉承“上善若水、無小不大”的發展理念,“聚焦”于用正向設計解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、科技成果轉化、創新創業,以及設計教育等領域中的共性問題,通過“聚合”上下游全產業鏈優質資源和服務要素,“聚集”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、高成長性的創新群體,努力實現制造業在高質量發展層級的“聚變”,不斷催生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業態,打造“共創、共贏、共生”的產業發展新生態。
關于浪尖
創立于1999年的浪尖集團,下轄設計、供應鏈、產研、產教、產融、產城六個事業群,擁有52家全資/控股公司和分支機構和1200多人規模的專業團隊,是專業化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商之一。
在以“粵港澳大灣區”為創新資源樞紐,以“長江經濟帶”為軸,沿“一帶一路”輻射發展的國際化、多元化、平臺化戰略推進中,浪尖率先提出并踐行了“全產業鏈設計創新”?發展模式,構建了以設計創新為核心,產、學、研、資、用多維賦能、高效協同的“D+”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生態體系,創立了“D+M”品牌下的浪尖智造工場、智造體驗館和工業設計小鎮三大運營品牌,以業界矚目的成績,發揮行業引領的示范作用,成為“共創、共贏、共生”的產業發展新生態的締造者。